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立足电力学科特色,以破解党建业务“两张皮”为核心目标,创新构建“一核两翼四驱”党建体系,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深度融合、同频共振,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江西电力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。
党支部将电力系统“源网互融”理念植入党建框架,以学院“电亮先锋”党建品牌为核心,强化党建引领带动作用;以“能源输送网”比喻共建网络,以“四驱发力”映射业务引擎,实现党建语言与专业术语深度契合。双链协同赋能;打通师生“思政教育实践创新”育人链,形成“产学研赛”一体化培养生态。以科研攻关突破、产业价值创造、人才质量提升为检验标准,推动党建从“软指标”变为“硬实力”。
一、“一核”引领,坚持党的领导确保“能源”可续。
以“电亮先锋”品牌为核心,构建党史与电力文化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。组织红色展览、讲座等活动,增强教师使命感。支部党员获学校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一心为民好支书”及江西省“新时代赣鄱先锋”等荣誉称号。
二、“两翼”齐飞,构建“能源输送网”,双向共建推动立德树人。
强化党建引领,依托校企平台促进成果转化、对接企业需求,实现“源网”互通。与中科院、武汉大学、国家电投集团等深度合作,加速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。与学校教务处党支部、学院学生党支部等结对,共学关于能源安全重要论述,提升师生思政素养。形成“校内支部结对、校外团队共建”的“内外双向”支部共建样板。
三、“四驱”发力,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赢。
“党建+教学”,资源共享。推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,将“电力特色”贯穿理论、实践、思政育人模块。支部党员教师获国家级/省级讲课比赛奖多次。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0余项,主编教材2部,建设重点课程2门,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
“党建+科研”,校企共建,科研助力。面向“双碳”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难题,聚焦特高压柔性交直流输电、数字电网智能感知等领域组织科研团队,开展科学研究,取得国际领先成果。支部党员教师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、省重大科技项目8项,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。
“党建+社会服务”,专业服务,落地落实。注重成果转化应用,深度校企合作创造显著效益。特高压技术助企新增产值24.858亿元、利润6.267亿元,创汇3026万美元。“推进赣闽能源协同保障江西安全低碳转型”建议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等。
“党建+育人”,教学相长,铸魂育人。支部依托科研项目及企业资源指导学生“双创”,构建“产-教-学-研-赛”融合模式。推动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融合,围绕“港口岸电”、“分布式光伏储能”、“无人机巡检”等热点开展调研。近五年学生获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等省级以上奖28项,授权国家专利43项(其中发明专利15项),参与教师课题30余项,发表论文30余篇。实践成果连续三年获省“优秀团队”、“优秀调研报告”。
下一步,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将紧扣 “双碳”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,进一步激活支部动力,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。(文/夏雪峰)